我开发了一个基于 Beancount 的账本托管服务 HostedBeans,欢迎大家来了解纯文本复式记账并试用我的服务。
标签 #蛋黄

我和太空探索的故事

从小我就对太空以及人类对太空的探索特别感兴趣,最近一段时间因猎鹰重型火箭首次商业发射和回收成功,又激起了我对于太空探索的兴趣,今天我想讲一讲我和太空探索的故事以及这件事为何如此让我着迷。

在 2002 年前后(7 岁),我爸送了我两本书 最新21世纪少年儿童百科 和「十万个为什么」(这个版本全是文字、每本几百页左右、共 12 册,我并没有在网络上找到,现在想起来这本书的目标用户也许是家长才对)。我对太空探索以及其他科学知识的启蒙都来自于这两本书,小时候可以阅读的内容并不多,在之后的近十年中,这两本我起码看了十几遍以上,不过现在其实并不能想起来着两本书上具体讲了什么,只有一些模糊的片段。

后来 2005 年(10 岁)的暑假,发现号航天飞机在哥伦比亚号的事故后首次 执行任务,我记得那半个月我每天都从新闻和报纸关注事件的动态,还用积木(其实是麻将牌)去模拟我所理解的航天飞机发射过程。那时候每天晚上会有一段固定的时间,爷爷会给我解答一些我感兴趣的问题,我当时并不理解太空是怎样的,也不了解飞船是如何工作的。我想搞清楚这些,但受限于当时的知识,我只能以我所理解的方式去提问,所以很多时候并没有得到想要的答案。

值得一提的时候我高中有那么一年多在玩 EVE 这个游戏,其实说起来 EVE 在飞船的操纵上已经十分简化了,游戏背景中的先进科技也绕开了现实中的燃料和光速等限制。但在 EVE 中驾驶飞船给了我对于宇宙的一种直观的认识 —— 星球是如此地大、星球之间的距离是如此地远,其余的空间都是一片虚无,如果没有一个坐标的话,你几乎不可能和别人相遇。

对我影响比较大的作品还有 三体星际穿越。三体是我在高中的时候看的,因为我小说其实看得并不多,所以这是第一本让我印象深刻的科幻小说;星际穿越则是我刚刚离开学校(18 岁)时看的,也是我非常喜欢的太空背景电影。这两部作品构建了我对于太空的形象化的认识,无论是三体中的黑暗森林设定还是星际穿越中黑洞的视觉呈现,都很好地把握了宇宙的尺度。当时看完星际穿越我发了一条 推文:「看了 Interstellar, 虽然不喜欢结局,但确实是一部非常之优秀的科幻作品。觉得在宇宙面前人类的力量实在太渺小,或许其他的技术难关都可以克服,但时间的限制是永远突破不了的。大概人类永远也无法离开地球,因为一旦到宇宙中去,对于人类,时间或是过于短暂,或是无比漫长。」

蛋黄同样对太空探索很感兴趣,近两年我们也看了不少相关的纪录片,我们经常互相拉着对方讲新了解到的关于太空探索有趣的事情:蛋黄讲得比较多的是历史,而我会更关注技术。我们关注最多的具体项目还是阿波罗计划了,毕竟是人类首次登上另外一颗星球,直到目前依然保持着人类所到达的最远的地方的记录。在做了更多了解之后,我发现其实有非常多的美国公司(尤其是飞机制造商)都参与了阿波罗计划,负责具体的火箭和飞船制造,而 NASA 主要负责的是设计和组织,整个项目也可以算是人类历史上最宏大的工程之一了。

提到太空探索的爱好者,就必须要提 Kerbal Space Program(坎巴拉太空计划)这款游戏,基本上在知乎这样的社区只要涉及航天或火箭相关的话题,评论区就一定有人刷坎巴拉的梗。在我入手这个游戏后便很快沉迷无法自发,在游戏中我可以亲手实现之前的文字或视频中见到过无数次的技术:发射入轨、霍曼转移、交会对接、反推着陆、引力弹弓。也对比冲、Δv 之类的数值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之后再看纪录片的时候就能脑补出其中提到的各种操作了。后面我应该会专门写一篇文章来介绍坎巴拉太空计划这个游戏。

那么为什么我对于太空探索如此着迷呢?首先我还是视它为一种兴趣,是因为去了解这些知识会让我感到高兴和满足,而不是我要用这些知识做一件什么事情。相比于其他的学科,例如数学、物理甚至是计算机,最新的研究成果几乎都是我无法理解的,并不适合作为消遣和兴趣;而美国人登陆了月球、火星发现了液态水、木卫四可能存在生命这些就要好理解得多。这大概是因为作为太空探索的主力 —— NASA 的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于财政拨款,这要求它必须以一种普通人能够理解的方式,向美国的纳税人解释他们的工作,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得到更多的拨款。

接下来的几年也非常值得期待,在太空竞赛、人类登月之后,经过几十年的修整,接下来十几年人类很有可能会在航天领域取得新突破。比如 SpaceX 的 BFR 和 Starlink,人类重返月球和登上火星以及更多的深空探测计划。

游轮之行

就如 2018 年度小结 中说的那样,蛋黄并不喜欢出门旅行,就喜欢宅在家里,那怎么办呢,于是我们想到了一种合适的「佛系旅行项目」—— 游轮。在游轮上不需要做计划、想去哪就去哪,绝大部分项目不需要额外付费,在船上只需要走几步路就可以回到室内、找到卫生间,再多走几步就可以回到房间或者找到餐厅(也不需要额外付费)。

我们去的是「喜悦号」的游轮,往返上海和福冈(船每次出海停靠日本不同的港口)。5 天 4 夜,其实就是四个整天(两天在海上、一天停靠在日本、登船和下船加起来一天)。总体上我是比较满意的,船上设施和房间内都非常新、非常干净(蛋黄非常看重这一点),这艘船只启用了一年半,三月末就会离开中国,所以还是要把握机会的。

整个行程人均 2900 元(2200 房费 + 400 固定支出的「小费」+ 300 额外付费项目),这个性价比我觉得也非常可以了,这个价格是淡季的价格,赶上假期就会贵很多。我们住的是阳台房,基本就是比快捷酒店小一些的房间,卫生间很小但设施设计得很好,所以并不难用,有一个露天阳台可以看海。

关于船上设施网上的介绍很全了,我就只谈个人感受。

我们全部吃的是免费餐厅(因为网上测评说收费餐厅并没有比免费的强多少,然后价格很贵),吃得还是很好的,有两种免费餐厅,一种是自助餐,面积很大,饮料、水果和糕点很全、主菜每天会变化但品种不多、没什么海鲜。

另一种是正餐厅,每天有一套不同的菜单(五、六个菜),中西餐的菜混合,每天都有一道虾(很大),还有牛排和三文鱼,这些食材的品质我觉得都是非常好的。然而中餐做得比较「西式」,不看菜单根本猜不出来是什么菜,经蛋黄点拨发现原来是他们不会炒菜,感觉都是炖出来的 … 西餐的话我还是非常满意的。

刚进黄海的时候风景不怎么样,水很浑浊,到靠近日本的地方海才变得非常蓝、非常绿,天也是蓝的,很美。

然后晚上可以看到满天的星星,已经很多年没见过了(当然这一点比较依赖于天气,只有一天晚上没有云,才能看到星星)。船很稳,前两天根本感觉,后面两天开始有一些浪,但还是非常稳的,稳到蛋黄觉得船震没有什么特别的感觉。

上海到日本这片海域,基本全程都能看到其他的船,甲板上有两个望远镜可以用,但蛋黄觉得自己带一个望远镜会更好,可以看海岸、船和海鸥。

室外的气温和昆山差不多,但顶层的风非常大;室内则是恒温的,空调非常足。

甲板上有露天的温水游泳池,还看到有人在里面游。

船上有很多演出和活动(还有广场舞),都是免费的,我们看了两场歌舞剧和一场杂耍。歌舞剧看不太懂,但舞台效果还是很不错的。船上有几个露天的泳池,里面是温水,看到有几个人在游。还有一些乒乓球台,和蛋黄打了很久的乒乓球。

付费娱乐项目我最感兴趣的还是卡丁车,$10 一次五分钟,和之前在昆山玩的比起来价格差不多,但不够刺激:车不够快、不能漂移、赛道窄不容易超车,碰到不会开的人就会一直堵着路,不过既然是在船上也不能要求太高了,我全程玩了三场还是挺开心的。因为船上以大爷大妈为主,所以这些娱乐项目的人很少,不需要排队。

到日本之后的岸上观光项目很坑,基本相当于是被卖给了旅行社(以每个人 500 的价格,不想跟团的话要交 500),带你去一些一点都不好玩的景点、一点都不好吃的「美食广场」、一点都不便宜的免税店,行程还特别赶。

关于这个船三月末离开中国,主要是觉得中国人额外的消费太少,工作人员说在欧美航线一周可以卖 50000 瓶啤酒,然而船上基本都是中老年人,酒吧根本没有人。我和蛋黄觉得很大原因是这个公司(这个公司只有这一艘游轮在中国)不了解中国的情况,没有开发出适合中国大爷大妈的额外消费项目,比如搞搞中医按摩针灸、卖点保健品,实在不行搞个水池让大家扔硬币也行呀。有钱的大爷大妈还是很多的,有一天吃饭和做旁边的一对上海大爷大妈聊天,家里在上海几套房,经常坐游轮(估计这是他们坐的最低端的游轮了),说今天买包买衣服就花了两万多 …. 还觉得特别值。

据说这艘船是为中国人设计的(比如热水和热水壶),船上大部分的服务人员都是中国人,餐厅和客房的服务员则主要是东南亚人。不过总之绝大部分地方都只需要用到中文,对大爷大妈还是非常友好的。东南亚的服务人员的态度非常好,总会笑着打招呼,虽然不会中文也会积极地沟通;然而部分中国的服务人员态度不是很好。

船上网络是额外付费的,大概 500 元全程,我没有买,因为我已经做好准备把「没有网络」作为这次游轮体验的一部分了。实际上因为每天的活动内容都很丰富,没有网络也不会无聊,就看着船下的海浪都可以看很久。我带了电脑、几本书、iPad 和相机,但实际上并没有用到,就是因为船上的活动太丰富;相机的话,因为我换了 iPhone 8,感觉和相机的拍照效果已经差不多了,所以也没怎么用上。

我们在船上看了泰坦尼克号作为安全教育片,我事前事后也了解了不少游轮的背景知识以及泰坦尼克号的故事,经过那之后,现在海上的安全标准应该已经非常可靠了,但蛋黄还是表示想坐一坐救生船(忘记拍救生船的照片了)。

2018 年度小结

转眼又一年过去了,今年我们又回到了昆山,节奏放慢了很多,更多的时间花在了「生活」本身上面。

就如去年的小结中计划的那样,今年四月我们从北京搬回了昆山,接着搬家的机会添置了很多新物件,比如戴森的吸尘器、洗碗机、全自动咖啡机、米皮新风、扫地机器人、恒温龙头、Mesh 路由器、冰箱、桌子椅子、1.8 米的床和床垫等。昆山的厨房也更大了一点,买了更多的锅具和碗筷,感觉生活质量提高了一大截。

在昆山安顿下来之后,因为家里有了更多的地方,所以又买了一些玩具,包括 乐高的跑车乐高的小火车,甚至现在有一个大桌子专门摆我的玩具。

今年我也花了不少时间在「建造类」游戏上,主要包括 天际线(Cities: Skylines)、缺氧(Oxygen Not Included)和异形工厂(Factorio)。异星工厂是我今年新发现的游戏,主要内容是建造自动化的流水线,非常对我的胃口,记得当时连着玩了几天,花了 50 多个小时第一次通关。

皮蛋豆腐今年也三岁了,和之前比起来它们更加「成熟稳重」了。从搬到昆山开始,豆腐总在猫砂盆旁边的地面上撒尿,经过一番摸索后发现原来是它对每天晚上被关在阳台表示不满。于是从那之后就不再把皮蛋豆腐关在阳台上了,即使我们出门也会把它们留在客厅,在我们睡觉的时候也会让它们进入我们的房间,它们有时候睡在衣柜里、有时候睡在地上、有时候睡在椅子上、还有的时候睡在蛋黄的被子上,但它们要是睡在我的被子上就会被我踢下去。

今年也全面启动移民的进程,我们的主要目标是加拿大,毕竟加拿大是英语国家、是高福利的发达国家,同时也是一个传统的移民国家。对于我来说主要是自考学历和英语这两大块,今年一年都在背单词,但其实三天打渔两天晒网,效果并不是很显著。

关于英语学习,我觉得 我们老板的文章 就挺有道理的,要在实际的日常场景中学习英语,将之前消费的一部分中文内容替换成英文。于是我将手机和电脑的系统语言改为英语、开始在洗澡时改听英文的播客、改去 Youtube 直接看一些英文播主的视频、去读技术类的英文书。在产出的方面则新的开源项目都使用英文来写文档和注释,后续还打算开始在 Medium 上开始写英文的博客。

在九月份的时候,我放弃了之前等自动驾驶汽车的想法,决定考一个驾照,主要是考虑可以创造一种租车前往公共交通不便利的地方的可能,尤其如果以后准备去加拿大的话。于是我和蛋黄一块报名,顺利通过了科目一和科目二,剩下的部分则有待明年继续。

在今年的最后两个月,我和蛋黄陷入了一场长达两个月的争吵,主要是关于原生家庭的观念冲突。虽然我们都从一开始就认为我们作为一个小家庭应该和双方的原生家庭保持独立,但因为成长环境、和家人的相处方式的不同,在具体的做法上面还是有非常大的分歧。我不想在这里描述细节,但这件事对我们的负面影响都很大,并且一直持续到了 2019 年。

今年和蛋黄一起去了沈阳、天津和无锡旅行,不过蛋黄其实并不喜欢出门旅行,在外面一副特别「丧」的样子,有时候还发脾气。

除此之外,我还和公司一起去了菲律宾、自己去了海南。在菲律宾的长滩岛的体验其实并不怎么好 —— 主要是没什么吃的,虽然是一个小岛,但并没有吃到什么海鲜。

在 iPhone SE 服役两年半之后,在双十一我入手了 iPhone 8,相比于全面屏和人脸识别,我还是更喜欢指纹。无线充电也非常方便,尤其后来我在家里的桌面上打了一个孔,安装了宜家的嵌入式充电器。

今年币圈和整个投资市场、全球经济都非常不好,大家都说今年只要不亏就算赚了。在股票上面我今年勉强没有亏,但在币圈可是亏惨了,相比于年初几乎跌掉了八成。

精子生于 1995 年,英文 ID jysperm.

订阅推送

通过 Telegram Channel 订阅我的博客日志、产品和项目的动态:

王子亭的博客 @ Telegram


通过邮件订阅订阅我的博客日志、产品和项目的动态(历史邮件):

该博客使用基于  Hexo  的  simpleblock  主题。博客内容使用  CC BY-NC-ND  授权发布。最后生成于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