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子生于 1995 年,英文 ID jysperm.
周记:我看90后
我看90后 2011.10.1
我先研究研究为什么老师给了我们这样一个题目,嗯…无非是90后现在在媒体上的曝光次数太多了。其实这个现象很正常嘛,90后一代现在大概是12到22岁,占到网民比例的40%左右(CNNIC2011统计),而现在大家的信息来源大多是网络,自然焦点就在90后。倒退10年,焦点还是80后呢!
谁没个年轻而热血冲动的时候,现在的网络比10年前的电视灵活多少倍,所以相比之下显得90后干的傻事比较多。
按现在的情况,基本上几天就能火一个人,下面我来介绍一个最近比较火的90后小朋友,田众和。
在大多数人看来,田众和他是一个只有12岁(1999年生),几乎每年都被评为三好学生,四年级开始自学编程,先后创建了5个网站,带领十几个成年人组成的团队进行电脑软件开发与销售,每月赢利数千元的罕见神童。
但很遗憾的,我知道这只是个假象,一次并不完美的炒作。
这事从何而起?我要是没记错的话就是被腾讯网的“某某某——做唯一的自己”活动推出来的。这个活动主页刊登了一段10分钟的采访视频,以及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后来他的视频还登上了腾讯网的首页。
(更多信息可以去网上看,直接搜“田众和”即可)
在我的朋友圈(编程)中,已经把他骂了个遍了,当然,骂的更多的还是把他推出来的媒体。实际情况和媒体视频中宣传的出入相当大,而且关键是他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已经在软件著作权方面违反法律,换句话说就是他的作品几乎都是非法从其他软件修改而来的。
这也没什么,一个还是小学生的小孩子,做到这样也很不错。很多人,包括我,都是从这样(非法的)模仿过来的,错误就在媒体不应该把他推出来,尤其是这个时候。媒体这样的报道毫无疑问会毁了这个孩子。
视频和采访稿中漏洞百出,视频中田众和和他父亲的表情很不自然,JS和AJAX被写成了GS和AGAX(口音问题?编辑是干什么的?),以及很多显而易见的错误。这一切让人不得不怀疑这篇报道的真实性,难道整个过程没个技术人员参与?甚至最终的稿子没给田众和本人看一下?
拜托,说谎也要有点技术含量嘛…要是写稿子的时候带我一个,我起码有信心让它少一半的骂。
围观完田众和之后,我们还在QQ群里聊到,“这算什么,这群里哪个不比他强?都值得报道报道,怎么没媒体找我们?”,“算了,低调,低调,媒体找他那是他倒霉,咱偷着乐吧。”
不管是真是假,我们都希望能出这样一个人,成功也好,失败也罢。至少可以证明我们的教育开始成熟了,家庭教育也开始理性了。但是这件事从头到尾,使我们觉得可能会发展成为一幕现代版的“仲永”,我们可以想象,从此以后的一段时间里12岁创业CEO田众和可能要接待无数的媒体采访,他的家人也会逢人就介绍他的光辉事迹。这个原本有电脑天赋的孩子还能否在媒体的浮夸之下毫不动摇,认真的把编程学习下去,将来成为一个真正的CEO?希望媒体能实事求是地对待这个孩子,不要为了吸引眼球而改变了一个孩子的一生。(摘自网友博客)
这反应了一个怎样的问题?可恨的炒作,很巧这神童的绝技正好是我所了解的,被我揭了老底,那么更多我不了解的呢,背后有怎样的故事?现在想出名的千千万,没个媒体撑腰是不行的。就是这样,现在更多的,惹人注意的,或是正面,或是反面,大多是媒体刻意塑造出来的,可信度真的不高(关于媒体的可信度,后文还有讨论)。一笑而过就可以了。
这小朋友的事说到这,接着说90后,我在搜索引擎搜“90后”,粗略地看了一些新闻或是论坛帖子。发现了这样的一个问题,要不就是通篇说90后的“所谓个性和叛逆以及各种脑残,攀比物质”;剩下的就是说前者的判断缺乏依据,脑残的只不过极个别,而且80、甚至70也不乏脑残人士。这些都是十分片面的观点,我找了好久没找到一篇能够客观而公正地评论90后的文章,而且我估计我也写不出这样公正的文章。
很多地方都是这样,非要把人划出三六九等,而且很显然,最初提出90后这个词的人不会是出于什么好的目的。而随后,大家都为了证明自己的观点而针锋相对,使90后成为了一个敏感的话题。
说到底,还是教育的问题,虽然我真的不想再讨论这个了。现在大家富裕了,物质生活上来了,有闲心了,就开始“重视教育”,家长拿孩子来攀比(和比物质有区别吗?),强迫孩子去学各种用不上的东西,导致孩子们把家长、学校、学习、甚至社会当作敌人,产生逆反心理。
在一篇论坛帖子上看到这样的一句话“我们一直在受模版化的教育,我们要等到大学才能真正选择我们感兴趣的东西。太遥远了。”.我觉得,现在,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之间的跨度太大了,很难适应比如初中到高中的转变,很容易在这样的转折点迷失自我。大部分90后都缺乏一个理想,也难怪,当大家的理想都是一个样子——去一个好大学的时候,理想就不那么重要了。
现在,或者再过几年,90后将成为社会的主力,你能说中国或者世界会就此倒下吗?脑残的依旧是极少数,只不过现在发达的通讯手段,增加了他们的曝光次数。
再说我的一个朋友,叫Abreto,在四川,小我一岁,初三。最近勾搭上了一个塞尔维亚的女生(同龄),大家英语都很烂(塞尔维亚的母语也不是英语),但大家竟然都能聊起来。连我这水平也看得懂他们的聊天记录。是啊,我偶尔看点英文的资料也没啥问题,但是一翻英语卷子就想睡觉。哎…这么多年的英语算是白学了。
这才明白,外语,管它标准不标准,互相能明白意思才是第一原则。学个外语,能沟通、能翻译过来就够了吧?外国人也不会去找你去写正式的书面材料吧。
我一直都好奇,在国外,汉语教学是怎样的呢?像现在的英语这么无聊、死板?
另,没几天那女生就不知道哪里去了,我说的嘛,人家能看上你Abreto?(坏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