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发了一个基于 Beancount 的账本托管服务 HostedBeans,欢迎大家来了解纯文本复式记账并试用我的服务。
归档 2012 年 5 月

电影:阿凡达

2012.5.25,学校带着我们去看的,之前我已经看过两遍了.

那电影院其实挺坑爹的,不过还是要比家里效果好.

这是一部很优秀的电影,我甚至觉得不会再有其他的电影超过它了.

导演卡梅隆花了12年的时间,去创造潘多拉的一切,包括Na’vi人的语言(不管你信不信.人家确实为Na’vi语编写了一本辞典)、族群、生活习性、星球上的各种植被动物,去解决3D电影中的技术问题(可惜我看的不是3D的).

这个电影的故事情节很俗套,真的很俗套.大体看来,就是人类在暴力地掠夺Na’vi人的资源,依靠主角对人类和Na’vi人两方面知识的了解,最后战胜了人类,正义获得了胜利.

或许这是在在影射西方殖民者对土著居民的侵略,又或是抗议人类对大自然无节制的破坏.

影片最后是正义获得了胜利,现实呢?恐怕没有那么乐观,至少不会有用枪干不掉的动物.

虽然剧情很简单,但丰富饱满、富有想象力的细节,让这个故事重新焕发魅力.

影片用了一大半的时间去展示Na’vi人的生活细节.令人瞠目结舌的想象力让观众始终保持极高的兴奋度,无论是千奇百怪的动物还是美轮美奂的植物,例如直升机般的荧光昆虫,漫天飞舞的水母状的圣树种子,带领所有观众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足以让所有观众叹为观止难以忘怀的世界.

最后的20分钟,是影片的高潮,人类炮轰Na’vi人的家园之树时,让人感受到了一种亲眼目睹美好事物被摧毁,自己又无能为力的撕心裂肺的痛,我差点就落泪了.甚至为自己是个人类感到羞愧,我后座的同学一直在骂人类 …


我还看到了一些东西,帕克·塞尔弗里奇(那个项目主管)和夸里奇上校一直都认为Na’vi人是一群野蛮人,没打算去了解他们,他们看不到潘多拉星球上,由大自然中一切生物组成的知识网络,他们的眼里只有钱.如果他们不急于求成的话,Grace博士和阿凡达是有可能在几年内说服Na’vi人搬离矿区的,甚至与Na’vi人进行更为深入的交流.

科学家创造阿凡达,绝对不是希望发生战争,但科学家们还是被利用了,他们太天真了.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爱因斯坦和原子弹之类的.

帕克和夸里奇他们永远不会理解Grace博士看到的,Na’vi人先进的文明.有些人是注定不会被理解的.

但我相信,如电影一样,正义能够战胜邪恶,终有一天.


几个同学和我还对潘多拉的漂浮山峦产生了兴趣,卡梅隆一定给了它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否则都对不起这12年了.

我一开始猜测是和潘多拉的空气密度、引力常数以及山峦的构成什么的有关系,这理论实在有点牵强.回家上网一查,原来结果是如此的理所当然.

人类在和Na’vi人争夺的,就是那种叫Unobtainium的矿产,价值高达每千克2500万美元.Unobtainium本身是“难以获得的元素”的意思(unobtainable加上表示元素的ium后缀).在电影中,它是一种常温超导体,顾名思义,电流在其中流动时没有电阻,没有损耗.

在地球上,高温超导体可是工业上稀缺的物质,人类制造的“超高温”超导体仍需要零下200度才能工作,如果真有常温超导体,卖出如此天价是理所当然的.

潘多拉星球上的漂浮山峦,正是由Unobtainium矿石构成的.1933年,荷兰物理科学家迈斯纳便发现了超导体的一个性质:可以悬浮在永磁体的上方.这被成为迈斯纳效应.

这时由于超导体没有电阻,电流可以一直在其中流动,而有电流就会有磁场,超导体在这里相当于一块永久的电磁铁.

看吧,卡梅隆给了这么一个简单的漂浮山峦以如此坚实的理论基础.但其实真相只是:万物有灵.

数学必修三-算法初步

但愿标题没起到误导作用——也许有人看标题就头痛,干脆不看内容了.

我只是想说这一章太坑爹了,也许对数学书当中其他的章节我没啥发言权.

但至少从这章所讲的内容来看,我对此还是有发言权的.

为不明真相的围观群众简述一下这一章的主要内容:

算法的概念,程序流程图,分支和循环、Scilab编程语言、三次方程求解算法、圆周率割圆术算法.

(由于老师还没讲完,我也不清楚三次方程求解算法、圆周率割圆术算法这两个老师打不打算讲).

说实话,一点都不难,今天的课..老师在讲1+2+3+4+5…+100怎么写成算法、画成流程图…

但是同学们可能以前没体验过这种思维方式吧,普遍接受起来还是有点困难的——至少按照我的观察是这样.

虽然我折腾了这么多年编程,我也没啥优势,算法体现的也是数学思想,只不过换了一种表达方式.

我一直在培养的是软件工程方面的能力——如何让代码具有可维护性、可扩展性.

只讲了分支和循环(其实用作数学用途的话,也只需要这些了).代码不过最多不会超过百行(其实我看书上超过十行的都少见).

基本也无需维护了——大家可以考虑观摩一下后文中的那段代码.

我从上高中就想开了,对学校的课没报任何希望,果然今天(或者是昨天)老师进教室第一个问题是“程序框图里面都有神马框”.

我瞬间被雷了.貌似数学老师也表示他是第一次教这一章(我们的教科书最近几年有改动).除此之外还有好多好多形式上的东西.

大家可以百度一下上面的那个Scilab编程语言编程语言,好像是和法国合作的一个开源的用于数学和工程方面的解释型语言.

不过搜索到的绝大部分都是一些政治上的信息——尤其(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272205.htm]上面,一句代码都木有,都是说中法双方如何如何合作什么的…

虽然我平时是比较低调的,但也免不了被同学了解到我的业余生活(其实我当上学是业余生活了)——编程.

于是自然有同学来问我老师讲的课…说实话,我是真心不想回答,或者说不敢回答啊.

我也没怎么听课,鬼知道教科书、老师做了什么蛋痛的规定….哪些东西让用,哪些又不让…

比如我是绝对不会容忍用若干个字母来做变量名的,比如下面的(伪代码),鬼知道你要干嘛啊:

c=a=1;
b=input();
d=0;
while(true){
    if(a++<=b){
        d+=a+c;
        t=a;
        a=a+c;
        c=t;
    }
    else
      break;
}
print(d);

自然,又免不了有同学对编程感兴趣,找我问这个问那个的…我说这事三言两语说不清,他还偏要问,要我简单说说.

哎.你说我学了几年的东西,要是三两句话就给你说明白了.以你这过人的理解能力,不如直接自己看书去了.


另一篇吐槽

今天早上老师读年组最高分作文((作文题目和我的作文见这里)[http://jyprince.me/note/476]).又请班级最高分自己读了一下他的作文.

哎,硬伤不断…我都没怎么细听都听出来了:

年组第一的作文…文中插了若干的古文、名言什么的(老师表示这就是给分点)…

老师在读的时候把其中的“父母呼,应(yìng)勿缓”(出自弟子规),被老师读作了应(yīng).

当然这不是作者的事…老师这点常识都没有么…

班级第一的…文中一堆事例什么的(老师再次淡定表示这就是给分点)…

里面写了个“爱因斯坦为了证明XX,埋头做实验的事例”…天啊…人家是理论物理学家好不好,

难道要人家乘着接近光速的火箭然后测量自己的体重么(质能方程).

结束了

本文真心写的很乱…

期中考试作文:丢啥不能丢节操

作文题目

卷纸找不到了,凭记忆写的:

1978年,75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在巴黎聚会。人们对于诺贝尔奖获得者非常崇敬,有个记者问其中一位:“在您的一生里,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是在哪所大学、哪所实验室里学到的呢?”

这位白发苍苍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平静地回答:“是在幼儿园。”

记者感到非常惊奇,又问道:“为什么是在幼儿园呢?您认为您在幼儿园里学到了什么呢?”

诺贝尔奖获得者微笑着回答:“在幼儿园里,我学会了很多很多。比如,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们;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东西要放整齐;饭前要洗手;午饭后要休息;做了错事要表示歉意;学习要多思考,要仔细观察大自然。我认为,我学到的全部东西就是这些。”

自选角度,文体不限,800字以上.

我的作文原文

就在半个月前,CCTV新闻频道《东方时空》的“探究真相”栏目播出了一则令人哭笑不得的报道。

报道称,果壳网一篇题为“隔夜水中的那些化学物质”,内容大致为“隔夜水中含有零醇、一氧化二氢、氢氧化氢、苛性氧、氢氧酸、氧化氢等化学物质,这些化学物质是酸雨的主要成分,进入体内后会参与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存在于身体的每一处,摄入过多可导致体内电解质紊乱、细胞渗透压失衡,致使脱水甚至死亡.”的帖子被网友广泛转发,引起了社会恐慌,专家表示此帖内容纯属子虚乌有,随后指责果壳网作为一家科普性质的网站,却带头传播谣言。”

在此有必要向把化学基本忘光的语文老师科普一下:其实零醇、一氧化二氢、氢氧化氢、苛性氧、氢氧酸、氧化氢这些都是水的别称,所以此帖可谓句句属实——水自然是酸雨的主要成分、存在于身体中的每一处,参与几乎所有的化学反应,而水喝多了,自然也会引起不适。

这类冷笑话出自美国一位高中生的报告,主题是调查人们对“专家”的言论的轻信程度。

这么看上去,似乎是记者和专家们的疏忽,才成就了这样一篇报道。但随着关注这个事件的人数逐渐增加,大家又发现了背后更多的故事。

首先,这个帖子被发表在果壳网中一个专门用于发表冷笑话的小组,这里的帖子几乎都带有玩笑性质。而从该贴的回应来看,并没有人当真,甚至很多人已经道出了其中的玄机。最为可笑的是,发帖者表示,这位记者在发稿前曾向他询问信息的来源和真实性,他也很仔细地向记者进行了解释。

就这样,这名记者明知此帖的玩笑性质,却还假惺惺地去找“专家”求证。而后向观众有选择性地隐瞒真相——这其实是个笑话,那种化学物质指的就是水。断章取义地指着果壳网传播谣言。

对此,有网友猜测“上边非要报道一下网络谣言,于是拿这个来凑数?”

还有网友表示“对记者们的职业道德表示担忧”
“丢啥不能丢节操啊”
“真该把记者和‘砖家’丢回幼儿园学学怎么做人”

写在后

(作文原文已结束)
我是本着原样输入到电脑上的..只是改了个别错别字,文中还有些不通顺和逻辑上不大正确的地方.所以如果你对这个事件感兴趣,最好不要只看我的这篇作文,而是看下文当中的参考链接.
老师给了35分,满分60,算是中等的分数.
我感觉吧,文章和内容和标题完全对不上,和作文要求也对不上——没办法…我就这样.
不过至少我以为,整个这个事件,我讲得算是比较清楚了.虽然有我主管意识在里面(我肯定是偏向果壳网的嘛).

参考链接

如果对CCTV抹黑果壳网这个事件感兴趣,可以去下面的地址了解更多内容:

精子生于 1995 年,英文 ID jysperm.

订阅推送

通过 Telegram Channel 订阅我的博客日志、产品和项目的动态:

王子亭的博客 @ Telegram


通过邮件订阅订阅我的博客日志、产品和项目的动态(历史邮件):

该博客使用基于  Hexo  的  simpleblock  主题。博客内容使用  CC BY-NC-ND  授权发布。最后生成于 2024-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