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开发了一个基于 Beancount 的账本托管服务 HostedBeans,欢迎大家来了解纯文本复式记账并试用我的服务。
标签 #价值观

东软游记

对于听成『东莞』的还情有可原,对于看成『东莞』的,我表示你已经无可救药了。

半个月前受邀去东软参观参观,分享分享经验。之前我只是听说过东软而已,只知道是一个很大规模的软件开发方面的企业,但不知道具体是做什么业务的。这次受到一个认识不久的朋友的邀请,所以稍微了解了一下东软,根据我了解到的情况,东软应该是一个非常大规模,比较传统的软件开发公司,主要是做外包相关的业务。

之前很多次听长辈说,你看你好好考个大学,你看东北大学就不错,我认识一个某某某,就是东北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的,毕业之后就去了东软,一个月多少多少钱,混得相当不错啊。我收到邀请后的第一反应就是,以后再有人跟我这么讲,我就可以用非常装 B 的腔调说,东软啊,我去过,还给他们讲过课呢,不过如此嘛。

到东软的园区,感觉非常气派,面积非常大,花花草草,还有湖,还有几栋精致的楼,就好像一所大学一样,比我想象中的要好很多。这位朋友还给我介绍,东软的创始人是东北大学的学生,算是沈阳软件方面的龙头级企业,在全国几个城市都有园区,还有几所学校。除了外包也有很多其他方面的业务,很多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而且目前也在做一些业务方面的转型。

到了以后,才知道居然有几十个人来听我讲。我之前准备不是很多,只是列了个提纲,考虑了一下都讲哪些话题,但对于具体讲什么,从哪开始,如何起承转合,完全没有准备。站在几十个人前面,真的有点小紧张,不知道该说什么,但说出第一句话之后,顿时就感觉好多了,一点点,想到什么就讲什么,竟然也很流畅,一共讲了一个半小时,房间挺大的,我也没用那个麦克风(也不知道好不好使), 嗓子都快冒烟儿了。

内容嘛,主要就是两个话题:『去中心化』和『Node.js』,没什么好说的,我天天闲得无聊都会在 QQ 群里就这些话题和群友们打口水仗,这次其实也没什么特别嘛,不过讲得一点都不过瘾——因为互动的人太少。

我本以为是会只有几个人,然后大家比较放松的聊一聊,会比较开心。

但是没想到只有我一个人在讲,就好像和平时学校上课一样,人数也差不多,都是四五十人,有一半人若有所思的样子,但完全不知道有没有听懂,还有少数能在关键处点点头,只有那么几个人,会提出一些问题。

最后我也留了联系方式,有几个人加了我的 QQ, 不过似乎没有人找我交朋友,我看到还有很多来听我讲的妹纸呢。

然后这位朋友跟我讲了他最近招聘的事情,为了找到更称职的人才,对招聘流程做的改进什么的。

我觉得面试最好的方式还是找技术人员来聊天,聊这个东西你听说过没有,那个东西你用过没有,曾经做过哪些项目,遇到过哪些困难。

当然,这样的成本实在太高了。笔试的成本低,但是我觉得起不到什么效果,包括上机也是一样。就比如我自己,我离开文档,离开网络是完全没办法写代码的,略微不太常用的 API, 我都会去文档确认一下参数顺序和注意事项什么的,有些自己写过的代码片段,会直接从以前的项目里复制过来,出了错误也是第一时间拖到 Google 上搜一下。

这位朋友提到,他所认识的大牛,是那种可以不借助 IDE, 不借助文档,完全没停顿的来写代码的人。但我概念中的大牛绝对不是这样子的,大牛应该是近乎全能的,他说他从未写过某种语言,但是因为工作需要,他第二天就能用这种语言写出看上去不错的代码,他绝对不会说『我没学过某种语言/技术』,而是在需要的时候,『不动声色』地就突然掌握了这种语言/技术。至于用不用 IDE, 看不看文档,whatever, 只要能快速地解决问题就是大牛。大概这就是我所谓的『传统编程』和『创业团队』的区别。

我以前也曾表示过,我更喜欢小的创业团队,而不是大公司。首先我是个挺自由散漫的人,受不了条条框框的规矩,所以结果导向的,对过程规矩很少的创业团队更适合我。同时我也觉得在小的创业团队中,我个人会显得非常重要,会让我更有斗志和危机感,不想去做规模化的企业中,可以被随意替代的积木。

很多位置稍微高一点的人,总是在强调,技术要为商业来服务。这句话说起来也没什么错误,但是你不能对所有人都这么讲,现代社会是有分工的,有些人专门负责商业,有些人专门负责技术,还有些人专门负责沟通前两类人。我只对技术方面感兴趣,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能够将非技术的方面都交给专人来负责,比如运营,运维,甚至包括测试,我消消停停,只管写代码。

这个世界缺少童话

本文也算是对我不上大学的一个比较正式的解释吧。

我小学六年都是同一个英语老师,我对她印象深刻。每当我犯错误,或者有些奇怪的念头的时候,她会问我,你愿意用你的一生来做这么一个实验么?看看是你说得对,还是我说得对。那时候我的回答都是,好吧,我错了。但是也有的时候,比如现在,我会说我愿意,因为这是我的人生。

我们总在『中国』这个国情下考虑问题,事实上中国在各方面,并不输给一些发达国家。但是至少在计算机和互联网方面,中国人似乎很少有能够惊艳世界的创造。很多伟大的创造都源于 just for fun (只是因为有趣), 起初他们只是为了实现那么一个目标,为了从此世界上多那么一种可能性,谁想到后来他们竟能影响世界呢?

我觉得我们缺少的就是这种童话般的精神,just for fun, 可以不计回报地投入一件事情。而不是在做任何事情之前,都考虑这对我们有什么好处,并事先想好退路。

我也见过很多大学生,计算机相关专业的。大学的课程以计算机科学(理论知识)为主,如果没有兴趣,不自己思考,和日后的实际工作是根本联系不到一起去的,事实上很多人在毕业甚至考完试的时候就已经把学过的东西忘得差不多了。

如果有兴趣的话,大学确实能提供非常不错的资源,比如图书馆,免费的软件授权,有共同兴趣的老师或同学。但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了,如果我有兴趣的话,我一样可以在大学之外得到这些资源,而且更加自由,比如可以更灵活地安排时间,比如我不必在四年的时间里都待在一个城市。至于气氛,说实话我不觉得大学能提供很好的氛围,同学们各自抱着不同的目的来到大学,这种情况下很难谈气氛。

有人会说,大学是人生所必须的经历,但是我不能同意。谁知道我不上大学的四年里,不会是我人生中最精彩的一段时光呢。任何经历都是宝贵的(也有人说蹲监狱是宝贵的经历呢),也正因为不同的经历,每个人才会有不一样的价值观。

大家有没有想过,为什么学历如此重要。除去一些大规模企业的硬性规定,肯定所有老板都希望得到有能力的员工。但是简历谁都会写,上面描述的能力,经验,都可能是胡编乱造的,学历相比之下是其中最不容易造假的。所以老板们为了少花一点时间,选择先用学历过滤掉大部分不合格的人,大部分的情况下,这种过滤是非常有效的。

所以,如果没有学历的话,我需要通过其他手段来证明我的能力。事实上我很早就在做准备,比如你所见到的这个博客,我相信每个人都能从我的博客看到我积极的价值观,和我所付出的努力。另一方面是 Github, 它记录了我在技术方面的足迹,写过的项目和代码,和协作者的讨论。

很多长辈倾向于求稳,希望找一个铁饭碗,就是那种可以没有波澜地,按月领工钱的工作。但是,那是你们的想法,你们有家庭有责任,没有精力去拼搏。但不代表我们年轻人没有,我们还有时间可以用来为错误买单,创造未来的也正是我们这一代人。

长辈们总强调人脉的重要性,首先在不违法的前提下,托人也不是什么不光彩的事情,但是总会让你办事有所顾虑。不能随时想做就做,想走就走,总要顾及人情。所以在我的眼里,铁饭碗应当是走到任何地方,都可以轻易地找到一份合适的工作,有资本和老板讨价还价么,不必求人,不必奔波。

所以,我的目的并不是说服别人和我一样(围观的小朋友们请勿在家尝试), 高考确实是大多数人的最佳选择,但是我觉得对我来说并非如此。比如,通过这几年的时间,我证明了我有自学的能力,可以不靠任何监督,甚至顶着阻力凭兴趣学习。比如,我现在的能力足够我找到一个和大学毕业生薪资相当的工作,不用担心经济问题。然后,我很清楚我在做什么,我对不上大学这个决定有深入的考虑,我也确信我正在实现一个伟大的创造。

最后,你想继续和我讨论这个话题的话,你需要清楚两点。一是现在是互联网时代,年龄不代表掌握的信息的多少;二是隔行如隔山,请不要对你不了解的行业轻易做论断。

谈爱国

如果你看到这个标题,以为我要吐槽的是「一部三星相当于 100 颗子弹」,「宁可华夏遍地坟,也要杀光小日本」,「抵制日货,不转不是中国人」的话,那么你错了,对于这种脑残我已经不打算废话更多了。

就从刚刚过去的九一八说起,每年这个时候,总免不了「这一天永远不能忘记」之类的说辞。我极不理解一个开战的日子有什么好纪念的,为了记住仇恨么?于是总有些人天天想着开战——哦不要紧张,说的不是你,我指的是当年的那些侵略者。

我觉得更值得纪念的是停战,这是极不易的,多方妥协的结果。我希望世界和平,我也倾向于认为随着科技的进步,文明的进步,发生大规模战争的可能性越来越小。那些天天叫嚣着发起战争的人,才更可能是战场上的逃兵,因为他们可能除了暴力,其他什么都没有。随着社会的进步,即使战争也有远比杀戮更文明,更有效的制裁手段。科技越发达,越需要求稳,越需要协作,越不需要个人英雄主义。

所谓个人英雄主义,就是上个世纪比较流行的个人崇拜。毛泽东在早年也曾表示对苏联模式的个人崇拜的反感。一个国家,一个政党,岂能儿戏,一个人说了算。所幸,他的功过最不济也可以对半开,但万一他是另一个希特勒呢?不要说你还有理智,那种境地下理智是最不靠谱的东西。纵然没了他,一些决策可能不会那么果断,但如果能有多几个人站出来说一句话,那么那场悲剧也不会上演。

何为爱国呢,或者再引申一下,为什么要组成集体呢?我记得半年多以前我代表班级参加过一次「集体利益 Vs. 个人利益」的辩论赛,虽然我已经忘了当时我抽到的是哪一边。组成集体无非是为了协作,而集体能够代表所有人的共同利益,集体是一个虚的概念,每个人的利益才是实实在在的。不能代表个人利益的集体也没有存在的价值。当然,所谓利益决不能单纯地理解为金钱,不同的人所追求的利益可能截然不同。但以「奉献」之名,教人放弃利益,是我不能接受的。

比如为了一块仅有象征意义的领土,发起战争,也是我不能理解的。当然,政府也绝对不傻,半年前有人跟我打赌说中日矛盾已经迫切到了不得不开战的程度,我说不可能,中日之间不可能因为一个破岛开战,但是这岛也不会消停,随着中国国力的提升,这岛会越来越频繁地被拿出来制造矛盾。所以有句话说「穷则搁置争议,达则自古以来」。

以上「利益论」是极其理性的情况,在不那么理性的情况下。爱国无非是一种归属感,文化的归属感,毕竟大家说着一样的语言,吃着一样的饭菜。

国家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代表着一群有最基本信任,有着共同利益的人,你也是其中的一员,那么你有什么理由不去维护自己的国家呢?

既然如此为什么「爱国」还会引起这么大的争议呢,因为在我们这,很多并非国家的「责任」被强加到了国家上,很多不相干的概念也被和国家混淆在了一起。

国家是抽象的概念,没有行为能力。交通拥堵,法律落实不到位,食品安全危机,这是国家的责任么?应该好好想想是谁造成的这种误导。

谈了这么多,似乎和主题没什么关系,但现在所谓「爱国」就是这样,被掺杂了太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精子生于 1995 年,英文 ID jysperm.

订阅推送

通过 Telegram Channel 订阅我的博客日志、产品和项目的动态:

王子亭的博客 @ Telegram


通过邮件订阅订阅我的博客日志、产品和项目的动态(历史邮件):

该博客使用基于  Hexo  的  simpleblock  主题。博客内容使用  CC BY-NC-ND  授权发布。最后生成于 2024-04-08.